用戶數增長放緩 終端成運營商爭奪流量入口
從2013年三大運營商獲得TD-LTE牌照至今,在4G用戶方面,截至到今年10月,中國移動總數達6.28668億戶;中國聯(lián)通4G用戶累計達1.65387億戶;中國電信累計用戶數達1.7267億戶,但已經出現用戶數增長放緩的跡象。
相比用戶數增長的放緩,用戶流量使用需求則顯著增長。從2016年12月戶均移動互聯(lián)網流量使用首度超過1G達到1088M之后,戶均月流量消耗一直保持10%的增速。今年9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(lián)網接入流量達到2007M,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0%。前9月國內移動互聯(lián)網接入流量達154億G,同比增長148.3%。這其中,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146億G,同比增長162.3%。
另據三大運營商今年半年財報顯示,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無線上網收入達1877億元,占通信服務收入比超過50%;聯(lián)通手機上網數據流量同比增長325.7%,4G用戶月均流量3330MB。中國電信手機上網收入作為公司第一大收入增長來源,上半年同比增長35.2%,占服務收入比達到26.0%,同比提升5.5個百分點。由此可見,終端(例如智能手機)成為運營商流量入口,甚至是經營的載體成為必然。
自有品牌與合作雙管齊下 中國移動手機策略兇猛
為了促進終端的發(fā)展,自2010年以來,三大運營商先后成立了旗下的終端公司。雖然成立時間、背景、組織架構、運營思路都各有差異,但它們的核心出發(fā)點,都是一致的,即通過成立全國性的終端采購平臺,更好地聚合手機廠商力量,支撐運營商主業(yè)發(fā)展。
其中中國移動終端公司是中國移動第一批成立的專業(yè)化公司,聚焦終端專業(yè)化運營,在成立發(fā)展的過程中,終端公司布局終端產業(yè)鏈中標準、規(guī)劃、研發(fā)、制造、分銷、零售、售后等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構建覆蓋全國的終端銷售網絡,目前已發(fā)展為國內規(guī)模最大的終端分銷商。
進入到今年,通過推出在外觀、性能、系統(tǒng)等具有獨特創(chuàng)意、注重高品質與高顏值平衡的新產品A3,中國移動開始引導產業(yè)鏈從單純地拼硬件,轉向更注重用戶體驗的提高“品價比”。
如果說上述是中國移動在終端發(fā)展上自有品牌的發(fā)力,對于終端廠商的支持,中國移動也是不遺余力。
中國移動從2016年開始即要求雙卡產品必須支持中國移動“網絡優(yōu)選”原則。具體來說,中國移動在網絡制式方面要求2017年2月底開始所有產品必須支持5模及以上,單卡產品支持所有運營商4G制式,雙卡產品支持網絡優(yōu)選。對于這類“深度合作型”手機,補貼比一般合作型手機上浮50%。全年終端補貼總量據說將達到137億元,回漲到2015年水平。
抗衡中國移動 電信、聯(lián)通狂推全網通
眾所周知,面對中國移動在終端中自有與合作雙管齊下的策略,從2016年底開始,中國電信和中國聯(lián)通聯(lián)手狂推六模全網通終端,雙方的通力合作,讓六模全網通之風席卷國內終端市場。同樣在2016年年底,作為中國4G市場的主導者,中國移動配合4G+網絡的商用,開始全力發(fā)展4G+終端,并保持與市場地位相當的資源投入,向用戶提供4G+手機補貼政策,大力開展與產業(yè)伙伴的聯(lián)合營銷。
在此需要說明的是,中國聯(lián)通和電信的六模全網通與中國移動4G+的區(qū)別在于,六模全網通支持TD-LTE、FDD-LTE、TD-SCDMA、CDMA(EVDO、2000)、WCDMA、GSM等6種不同的通信模式。這里,也可以理解為“六模全網通手機”就是一部手機可以任意使用國內三家電信運營商的2G/3G/4G網絡。至于中國移動的4G+,有網友稱其為“閹割版”全網通,是因為在使用雙卡雙待功能時,主卡用移動卡可以支持2G/3G/4G網絡,但是副卡如果用中國聯(lián)通與電信,則無法支持4G網絡,只能支持2G網絡。
從上述全網通與4G+的實質不難看出,無論是從運營商、終端廠商,還是用戶,全網通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。
例如從運營商自身來講,六模全網通能更好地把三家運營商放在了一個起跑線上,也將讓通信運營回歸本質,運營商將從此不再利用通信標準上的隔閡產生的終端優(yōu)勢作為競爭手段,網絡質量、客戶服務水平、產品研發(fā)能力等將成為競爭的核心,用戶將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和更低的資費,通信服務質量將因此得到根本性的提升,利于運營商的公平競爭。